鄉村振興課題(十九) | 鄉村振興調研之設施農業篇
項目調研:延津縣僧固鄉辛莊村、沙莊村、李莊村設施農業
調研成員:德泓工程咨詢研究院副院長吳瓊、鄉村振興所副所長劉校鋒
調研背景: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:“加快發展設施農業。因地制宜發展塑料大棚、日光溫室、連棟溫室等設施。集中建設育苗工廠化設施……在保護生態環境基礎上,探索利用可開發的空閑地、廢棄地發展設施農業?!?/p>
近日,應延津縣僧固鄉領導邀請,德泓工程咨詢研究院副院長吳瓊、鄉村振興所副所長劉校鋒,河南農大豫藝種業有限公司李金霞老師赴僧固鄉辛莊村、沙莊村、李莊村設施農業進行項目謀劃調研。

一、項目區域概況
延津縣交通便利,區位優勢明顯。南距省會鄭州不足80公里,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120公里。京珠(北京-珠海)高速公路、107國道、新荷(新鄉-荷澤)鐵路、鄭滑(鄭州-滑縣)公路、鄭濮(鄭州-濮陽)公路、新長(新鄉-長垣)南線、新長北線穿境而過,安洛高速、長修高速規劃中。僧固鄉位于延津縣城東,三面環繞縣城,南與原陽齊街鎮相鄰,東與封丘應舉鎮、陳固鎮接壤,總面積約60.4平方公里(其中耕地6.5萬畝),全鄉下轄22個行政村,總人口3.38萬,地理位置優越,227省道、鄭滑公路、新長南線、安羅高速以及即將修建的新南環、長修高速穿境而過,交通區位優勢明顯,農田、水系資源豐富。地勢平坦、土壤肥沃,是河南省優質夏棉、優質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和無公害果蔬生產基地。為新鄉市小康鄉、省級科普示范鄉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鄉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礎先進蔬菜生產先進鄉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先進鄉。

項目區位圖
二、辛莊設施蔬菜種植
辛莊村位于僧固鄉西南,有著30多年的蔬菜種植史,早在上世紀后期便是縣、鄉指定蔬菜生產村,現狀村莊蔬菜面積60000余畝,大棚種植面積達3500畝,辛莊村80%以上村民以西紅柿種植為主,辛莊為其自然村。村莊投資50多萬元修建了占地30余畝的蔬菜交易市場,設有防雨棚、客戶休息室、飯店、修理等行業,市場能容納各種車輛800余輛,年交易額達6000多萬元,延津、封丘、原陽等四面八方的蔬菜生產戶紛紛進場交易,各地蔬菜經銷商源源不斷地將新鮮蔬菜運往全國各地,形成豫北最大的村級蔬菜交易市場。種植的蔬菜主要以番茄、黃瓜為主,還有蒜苗、香菜、芹菜等,番茄品種主要以金棚保冠及進口品種為主,果型好、光亮度好。

蔬菜交易市場
三、沙莊設施蔬菜種植
沙莊村位于僧固鄉東部,與甘泉村、李莊村鄧村相鄰,主要農產品:西紅柿、胡蘿卜、棗子、李子、甜菜、蔥、茼蒿、小青南瓜等。2021年,沙莊村流轉土地種植西蘭花、紫白菜等特色蔬菜500畝,建成8座陽光溫室大棚發展櫻桃西紅柿。2022年,該村流轉土地400畝,其中100畝陽光溫室大棚種植櫻桃西紅柿,300畝用于西蘭花等蔬菜種植。目前集沖洗、烘干、分揀為一體的果蔬分級生產線已完成訂購,櫻桃西紅柿正在銷售中,產品直銷萬邦蔬菜批發市場。項目組對沙莊建成的8座櫻桃西紅柿陽光溫室大棚進行了調研,占地約90畝。單座大棚長400多米、寬20多米、實種寬18米,占地約20畝,建設投資約40萬。每畝年產量2-3萬斤,銷售期年前11月至年后7-8月份,每個棚年收益20萬左右。


沙莊陽光溫室大棚

沙莊陽光溫室大棚
沙莊同時建設水肥一體化項目,一期項目(沙莊)覆蓋600余畝;二期項目(沙莊)覆蓋300余畝。
四、李莊設施蔬菜種植
僧固鄉李莊村位于延津縣城以東,距離縣城3公里,全村共有耕地4400畝,人口428戶1865人,轄12個村民小組。李莊村依托水果番茄種植基礎,通過集體托管、農戶入股等形式,擴大種植面積,加大宣傳力度,扶持水果番茄產業發展,吸引周邊客戶采摘、采購,項目組對李莊一果蔬設施種植大棚進行了調研。


李莊設施蔬菜涼棚
本種植基地包含6座大棚,其中涼棚4座,單座涼棚寬10米、長75米,凈占地約1畝,單棚建設投資凈料4000多元、人工搭建費1500元左右;溫棚2座,單座溫棚寬12米、長80米、頂高4米,溫棚薄膜使用壽命5年、每平方米2.5元,整棚薄膜更換成本3000多元;普通薄膜每平方米1元,使用壽命2年。溫棚單棚建設總投資9萬元,每畝地約6萬元。

李莊設施蔬菜溫棚
溫棚主要種植酸甜果、青春之歌等西紅柿,收獲期7-9月,市場價格穩定,每畝地年收益1萬多元;涼棚主要種植大西紅柿、西瓜、甜瓜等,市場價格沒有溫室果市場穩定,涼棚抗自然災害力較弱。

李莊設施蔬菜溫棚
五、調研總結
(一)項目優勢
1、區位優勢地理位置優越,227省道、鄭滑公路、新長南線、安羅高速以及即將修建的新南環、長修高速穿境而過,交通區位優勢明顯。
2、種植基礎良好僧固鄉地勢平坦、土壤肥沃,農田、水系資源豐富。是河南省優質夏棉、優質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和無公害果蔬生產基地。辛莊、沙莊等村西紅柿種植歷史悠久,產品銷路基本打開。
3、領導重視鄉鎮、村集體領導對村莊發展重視度高,積極為村莊產業發展獻智獻力,村民種植積極性高。(二)項目劣勢
1、智慧化程度較低現狀涼棚、日光溫室有一定的設施農業優勢,但抗災害能力低、智慧農業含量低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續向高端市場邁進。
2、種植品種相對單一目前設施種植產品較為單一,以西紅柿為主,少量的西蘭花、黃瓜、西瓜等,優良種苗品種不足。
3、品牌優勢弱現狀種植沒有自己的品牌,缺少拳頭產品和品牌優勢,缺少示范效應。
4、集聚效應低
現狀設施農業種植布局較為分散、規模大小不一,沒有形成集聚效應,沒有充分利用當地種植基礎和優勢資源。
六、項目謀劃建議
通過與鄉鎮、村集體領導交流,三個村西紅柿等設施蔬菜種植項目的調研,充分發揮鄉鎮整體優勢,結合鄉鎮“四區一園”產業發展總體布局,提質現狀設施大棚、強化農業種植優勢、補強加工產業短板、壯大村集體經濟、完善配套基礎設施,對僧故鄉鄉村振興項目謀劃提供以下建議。(一)項目定位依托鄉鎮西紅柿等蔬菜設施種植基礎,對設施大棚提質升級,完善冷庫、初加工和蔬菜批發市場建設,打通冷鏈物流通道,延伸產業鏈、縮短成熟期、延長銷售期,增強市場競爭力。(二)項目包裝
1、冷鏈物流結合設施種植基地,根據使用需求,依據三調、土地利用規劃圖、在編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,合規建設冷鏈倉儲、升級批發市場,通過配套生產、物流通道提升,打通冷鏈物流通道。
2、初加工利用集體經濟所有的閑置廠房或者現狀村集體建設用地,建設蔬菜加初工廠房,配套蔬菜分揀、包裝等設備,對接相關部門積極申請“三品一標”,推動西紅柿的精細包裝及分級銷售,增加產品附加值,打入高端市場。
3、設施種植提質升級借助智慧農業技術,增加大棚種類,涼棚、日光溫棚、智慧溫棚相結合,豐富種植種類、延長收獲期,提高市場競爭力;增加種植基礎設施配套,擴大種植規模,增強產業集聚和抗災害能力。
4、基礎設施提升依據種植、冷鏈物流、初加工等產業發展需要,完善相關配套基礎設施:道路,電力、電信、給排水、物聯網等,提升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環境。
5、分期推進積極推進農業種植、育種、加工、倉儲等基礎成熟產業,適時謀劃鄉村康養、田園休閑等,三產有序推進、多種融資通道相結合。
6、融資途徑
政府專項債券、(政策)銀行貸款、財政專項資金、村集體資產盤活、社會資金等。
(三)工作建議
1、理土地依據三調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、村莊規劃、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內容,補充完善土地手續,為項目包裝理清土地障礙。
2、選項目科學選擇擬包裝項目,包括項目選址、項目規模、產業方向、設施配套等。
? 3、促落地符合政策要求、切合當地實際,促進鄉村建設、帶動村民致富、推動區域發展。